坚守,时光。

昨天模考结束,晚上去看了《二十二》。
纪录片的开头安静得有些可怕,终于有了声音,但第一幕就是白事。都习惯说“红白喜事”,可能婚礼与丧葬之间有着我暂时还想不到的联系吧。
有不止一位老人说“我说了不舒服”;不知字幕有意还是无意没放出来的那句“还要我讲”,从老人的脸上明显看得出来不太愿意继续往下的情绪。
片中有老人说之前有不止一拨的记者不止一次地想要了解那些过往,但自己都拒绝了。身份的大范围曝光无疑会给老人和老人的家人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她们只有在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才愿意说起那些事儿的原因吧。带进棺材也没啥意思,不如满足了社会的好奇。
她们是二战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几十年过去,仍然一提起那段往事就心酸,止不住地掉眼泪。她们所受的苦我们想象不到,他们对日本人的复杂情感我们也想象不到,正如老一辈人对毛泽东的崇拜是我们这一代人不能理解的。但我总觉得,这种形式的公开,无异于对于老人们的二次伤害。纪录片中,有跟踪调查者表示,自己后悔了,因为她们本该有着更为平静祥和的晚年,而自己打破了这种平衡又没为她们讨回公道。
纪录片从山西省孟县的一场白事切入,镜头的最后又回到了山西的孟县,始时银装素裹,天地苍茫;后来春回大地,一片生机,愿安。
深埋了几十年的痛苦,仍然能让人泛起泪光,不难想象其重。就像最青涩时候爱上的那个人,任时光流逝,总还能让人嘴角弯起幸福的弧度;而因为Ta所为的一切冲动,也都成了双十年华里最美的泼墨。我的这种比喻,确实不太恰当。
如果抛开二战背景,或许纪录片本身并没有那么沉重。片中86版的西游记,不仅仅是80后一代人的记忆;那些下葬的风俗,在很多地方甚至保存得更为完整;平常生活状态的特写镜头,也让整个纪录片显得更为平和。
纪录片里有场景的特写,镜头的左右移动让我一个坐电梯都晕的人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种晕车的感觉铺天盖地而来。片中还有很多雨天,许是想要营造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亦或只是凑巧的阴雨连绵。
片尾看到一个个被打上了框儿的名儿,最后屏幕上只剩下了九个名字。可是我们都知道,人走了,历史还在;那些很大很深的伤口,就算无法愈合,也不该影响我们的明天。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平日里睡觉一样,一觉就睡过去了,不再醒来——一口玄棺,一杯清酒,一抔黄土,一折青枝带上一挂清明吊……了此一生。

评论(3)
热度(2)

© 清浅 | Powered by LOFTER